當地時間3月25日,歐盟委員會公布了一份包含47個關鍵原材料戰略項目的清單,以提高歐洲本土戰略原材料產能。
根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信息,此次清單是歐盟2024年5月23日生效的《關鍵原材料法案》(CRMA)的落地舉措之一,旨在加強歐洲本土的原材料供應鏈,實現供應來源多樣化。《關鍵原材料法案》意在確保到2030年,歐洲本土戰略原材料的提取、加工和回收能力,分別可以滿足歐盟需求的10%、40%和25%。
據介紹,這47個關鍵原材料戰略項目分布在13個歐盟成員國:比利時、法國、意大利、德國、西班牙、愛沙尼亞、捷克、希臘、瑞典、芬蘭、葡萄牙、波蘭和羅馬尼亞。其覆蓋原材料價值鏈的一個或多個環節,其中有25個項目涉及資源開采/提取、24個涉及加工、10個涉及回收、2個涉及原材料替代。
這些戰略項目涵蓋《關鍵原材料法案》所列的17種戰略原材料中的14種,其中鋰(22個項目)、鎳(12個項目)、鈷(10個項目)、錳(7個項目)和石墨(11個項目)。歐盟委員會表示,這些項目將有利于構建歐盟電池原材料價值鏈,以確保歐盟能夠滿足其2030年對鋰和鈷的提取、加工和回收的目標,同時在石墨、鎳和錳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。
資金支持方面,歐盟表示,為促進上述項目運營,預計總投資需要225億歐元(約合人民幣1760億元),歐盟委員會、會員國和金融機構將為此進行協調支持。
流程支持方面,這些項目可以享受簡化的許可條款,以確保項目發起人的可預測性。根據CRMA相關規定,開采項目的許可證授予過程將不超過27個月,其他項目則不超過15個月。目前,許可程序可以持續5-10年。
需要提及的是,此次公布的戰略項目均位于歐盟境內。歐盟委員會表示,如果位于歐盟領土以外的項目符合CRMA第6條設定的標準,也有機會被授予戰略項目地位。歐盟委員會目前已收到46份位于歐盟以外的項目申請,關于此類項目的相關決定,將在后續階段完成。同時,歐盟委員會將很快宣布新的戰略項目申請征集,計劃于今年夏末進行。
整體上,歐盟此次戰略實踐,折射出全球電池產業鏈、供應鏈的一些變化趨勢:
一直以來,歐洲電池核心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,上述戰略項目的推進,意味著其本土關鍵原材料的“戰略資源”屬性已超越其商品屬性。
根據歐洲本土資源情況,接下來,低品位礦產提煉/加工、資源回收利用等技術,將成為相關企業布局歐洲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體現。同時,相關專利布局或將提速。
此外,美國《通脹削減法案》也對電池原材料本土生產比例提出要求,及相關補貼,可能與歐盟相關融資支持形成競賽,全球電池原材料供應布局存不確定性。
隨著歐盟新一輪戰略項目征集將于今年夏季啟動,也給中國礦商及材料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。中國企業在礦產采選、鎳/鈷/鋰材料加工、資源回收等領域,均具備全球領先優勢,或可通過項目申請、技術合作等多種形式,參與歐洲供應鏈的建設,共同構建起更加開放、多元、韌性的國際合作體系。

